close

今天朋友拿了一些古琴新琴來給我玩玩  (可惡..明明就是在跟我炫耀)

邊玩邊聊 很快地就一個早上過去了

相約好明年如果有時間就要來一起開個音樂會~

~ 期待看看吧~

 

這讓我想到

很多小朋友大朋友上台都會緊張 腳會抖 手會抖

相反的 我從小就很愛上台表演    只有興奮 沒有害怕 

我想除了平常的多練習 上台前準備好外  

小時候的演出經驗也很重要 

我都會平常訓練再訓練

有時候是突然拉給不認識的人聽 

有時候是朋友間的觀摩 

有時候參加比賽 演出 


成果不重要  過程才是重點  

"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 "

透過不斷的上台 跟每次都不同的演出經驗來慢慢強化大家的應變能力 


常常聽到別人說     唉呦~你就把觀眾當成青菜蘿蔔 

不!!!! 

怎麼可能是青菜蘿蔔呢 


青菜蘿蔔不會長眼睛還直直地盯著你看阿~~~~ 


那該怎麼辦ㄋ???

丁丁老師個人的觀點是  

面對 討論 然後解決

大家怕的都不外乎是  沒練好  沒拉好  忘譜 很丟臉

但大家忘了  表演的目的  跟 主旨

所以我都會用分享的觀念來跟學生說  

所謂的表演

就是讓在場的人 都能第一次或是再一次得去聽到你所演奏的曲子

樂譜上沒有生命的音符  因為你的拉奏 又活了一遍  



那該怎麼把分享的觀念輸入到孩子的腦袋裡呢?

丁丁老師平常上課都會醬子做..

孩子們在學校或家裡聽到 學到新的歌 都會不自主的哼唱 或拉奏 

不管本身自己有沒有聽過  甚至是很簡單的兒歌 

這時候我都會保持好奇的問問他 

在哼什麼好聽的歌啊? 教我可以嗎?唱給我聽可以嗎? 

剛開始 有些小朋友害羞不願意  

沒關西   你也不用一直追問    

等下一次有機會在隨口帶一次問句就可以了    通常不超過五次  孩子們都會說了

聽完後 也不用大力的拍手 掌聲 也不需要稱讚

只要跟孩子說聲: 恩~這首真的滿好聽的~我也要學起來

醬子就夠了  


漸漸地你會發現 孩子會常常跟你分享她聽到的曲子 或是詢問你 有沒有聽過什麼什麼歌呀 

當在討論好的東西時  分享好的東西時  我們的身分就是平等的

當平等的時候  我不需要刻意的去稱讚你討好你   這樣分享的概念才能持續下去

分享的概念深入後  上台 就是一次大的分享  

把自己覺得好聽的  或自己練習的成果  透過舞台分享出去 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表演的慾望    

因為這是一種肯定的感覺  成就感  自信心  

被肯定的感覺很好  受到掌聲的感覺更好 

所以只要能有一次良好的經驗過後  

孩子自己會上癮的  會去找管道  自己去找舞台 

常常會聽到家長哄著孩子  ~你很棒  很厲害 ~所以才可以去表演~

但  "餵飽了.就不會想動了 " 呀~~大家已經覺得我很棒了 我幹嘛還要去表演

甚至還會發現 有些孩子會相反 故意不練好 不拉好

因為他覺得  天啊 我練得比別人努力 結果卻被逞罰要表演  練得不好的人都不用去

因此 我的經驗下來我覺得應該要相反   將讚美改成鼓勵 

沒挑戰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很棒 

把讚美轉變成結束後的甜美果實  才會有動力呀~~~~~


丁丁老師覺得  

少一點稱讚   多一點支持   讓孩子們有空間跟慾望從舞台上找尋更多的掌聲!





  



arrow
arrow

    丁丁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